图片
中国文化对日本、朝鲜半岛、越南、新加坡等国家,乃至美洲地区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世界各国对中国文化以给予了高度的认同和重视。图片
近代考古在中原地区发现的裴李岗文化、贾湖文化等,7000年前至10000年前已经进入以原始农业、畜禽饲养业和手工业生产为主,以渔猎业为辅的原始氏族社会,其中出土的龟甲契刻符号与约3000年前的殷商甲骨文有类同和相似之处,是目前中国乃至世界发现最早与文字起源有关的实物资料。图片
No.01 四大发明四大发明是指中国古代对世界具有很大影响的造纸术、指南针、火药及印刷术四种发明,它的说法最早由英国汉学家艾约瑟提出。图片
四大发明对中国古代的政治、经济、文化的发展产生了巨大的推动作用,且这些发明经由各种途径传至西方,对世界文明发展史也产生了很大的影响。图片
No.02 旗袍旗袍(qipao)是中国和世界华人女性的传统服装,也是中国悠久的服饰文化中最绚烂的现象和形式之一,被誉为“中国国粹”和“女性国服”。图片
80年代,随着传统文化被重新重视以及影视文化带来的影响,旗袍逐渐在内陆复兴,并于1984年被国务院指定为女性外交人员礼服。图片
2011年,旗袍手工制作工艺成为国务院批准公布的第三批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图片
NO.03中国书法中国书法是一门古老的汉字的书写艺术,也是世界上唯一将古老文字作为艺术的。中国的汉字,开始以图画记事,经过几千年的发展,演变成了当今的文字,又因祖先发明了用毛笔书写文字,便产生了书法,因此,书法是汉字的书写艺术。图片
中国书法从殷商时期的甲骨文,到周朝时的金文(钟鼎文)、石刻文演变而为秦代的大篆、小篆,汉代的隶书,至定型于东汉、魏、晋的草书、楷书、行书等,书法一直散发着艺术的魅力。到了唐代,中国的书法艺术到达成熟并且繁荣。图片
中国书法是一种很独特的视觉艺术,汉字是中国书法中的重要因素,以汉字为依托,是中国书法区别于其他种类书法的主要标志。2021年4月29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经研究,决定成立教育部中国书法教育指导委员会。图片
NO.04 中国武术中国武术即功夫,最早可以追溯到商周时期,是中国劳动人民在长期的社会实践中,不断积累和丰富起来的一项宝贵的文化遗产。图片
武术套路在技术上,往往要求把内在精气神与外部形体动作紧密相合,完整一气,做到”心动形随”,“形断意连”,势断气连”。以“手眼身法步,精神气力功”八法的变化来锻炼心身。图片
这一特点反映了中国武术作为一种文化形式,在长期的历史演进中倍受中国古代哲学、医学、美学等方面的渗透和影响,形成了独具民族风格的练功方法和运动形式。图片
NO.05 中医中医(又称汉医、国医)是指中国以汉族人民创造的传统医学为主的医学,所以中医也称为汉医。是研究人体生理、病理以及疾病的诊断和防治等的一门学科,于2018年被世界卫生组织纳入其具有全球影响力的医学纲要。图片
“中医学”之中包涵“中药学”,我国自古以来就有“神农尝百草,始有医药”的传说,因此中药源于距今7000年前的神农时代,中药的鼻祖就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伟大始祖神农。中医的理论基础和源泉其代表典籍十月《黄帝内经》、《难经》、《伤寒杂病论》等。图片
中医诞生于原始社会,春秋战国时期中医理论已基本形成,之后历代均有总结发展。中医理论对汉字文化圈国家影响深远,如日本汉方医学、韩国韩医学、朝鲜高丽医学等都是以中医为基础发展而来。图片
No.06 篆刻印章篆刻,是一个词语,意思是指雕刻印章的艺术,因刻印时先在印材上作篆字,再加锲刻,故称。起源殷商时代。图片
一般用刀刻于石、牙、角、木等印材上;金属印章,则多先刻印模,然后铸成。秦印、汉印为公认的篆刻艺术之源,明、清两代出现众多篆刻流派。图片
印章多用篆文,故为官印的代称,又为对别人名字的敬称:篆刻。摄篆。次篆。台篆。图片
No.07 汉服汉服是中国汉族的传统民族服饰。其由来可追溯到三皇五帝时期一直到明代,连绵几千年的华夏人民一直不改服饰的基本特征,这一时期汉民族所穿的服装就是汉服。图片
汉服是中国“衣冠上国”“礼仪之邦”“锦绣中华”的体现,承载了汉族的染织绣等杰出工艺和美学,传承了30多项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以及受保护的中国工艺美术。图片
自炎黄时代黄帝垂衣裳而天下治,汉服已具基本形式,历经周朝代的规范制式,到了汉朝已全面完善并普及,汉人汉服由此得名。汉服(华服)是非常美丽的服装,汉服(华服)最能体现汉族人儒雅内秀、神采俊逸、雍容华贵、美丽端庄的气质。图片
旗袍形成于20世纪20年代,后成为最普遍的女子服装。新中国成立后,旗袍在内陆渐渐被冷落。图片
No.08 茶文化茶文化意为饮茶活动过程中形成的文化特征,包括茶道、茶德、茶精神、茶联、茶书、茶具、茶画、茶学、茶故事、茶艺等等。茶文化起源地为中国,饮茶是中华民族的国饮。图片
中国是茶的故乡,中国人饮茶,据说始于神农时代,我国第一部药学专著《神农本草经》记载:“神农尝百草,日遇七十二毒,得茶而解之”。神农少说也有4700多年了。直到现在,中华同胞还有民以茶代礼的风俗。图片
中国各地对茶的配制是多种多样的:有太湖的熏豆茶、苏州的香味茶、湖南的姜盐茶、蜀山的侠君茶、台湾的冻顶茶、杭州的龙井茶、福建的乌龙茶等。图片
茶是最天然、最健康的饮料,也是最具有文化内涵的饮料。受到全世界人的喜爱。全世界一百多个国家和地区的人喜爱品茶,各国茶文化各不相同,各有千秋;中国茶文化反映出中华民族的悠久的文明和礼仪。图片
No.09 秦砖汉瓦所谓“秦砖汉瓦”是说明这一时期建筑装饰的辉煌,汉代瓦以动物装饰最为优秀,除了造型完美的青龙、白虎、朱雀、玄武四神以外,兔、鹿、牛、马也是品种繁多。图片
秦代瓦当以莲纹、葵纹、云纹最多;秦宫遗址出土的巨型瓦当饰以动物变形图案,与铜器、玉器风格相近,被称为“四神瓦当”。图片
No.10 戏曲历史上最先使用戏曲这个名词的是宋刘埙(1240-1319),他在《词人吴用章传》中提出“永嘉戏曲”,他所说的“永嘉戏曲”,就是后人所说的“南戏”、“戏文”、“永嘉杂剧”。图片
从近代王国维开始,才把“戏曲”用来作为中国传统戏剧文化的通称。图片
戏曲是中国传统艺术之一,剧种繁多有趣,表演形式载歌载舞,有说有唱,有文有武,集“唱、做、念、打”于一体,在世界戏剧史上独树一帜。中国京剧则集古典戏曲艺术之大成。图片
中国民族戏曲,从先秦的"俳优"、汉代的“百戏”、唐代的“参军戏”、宋代的杂剧、南宋的南戏、元代的杂剧,直到清代地方戏曲空前繁荣和京剧的形成。图片
No.11 文房四宝文房四宝,即纸、笔、墨、砚。是中囤独具一格的书写用具,它既表现了中华民族不同于其他民族的风俗, 又为世界文化的进步和发展作出了贡献。图片
纸,是中国的一个伟大发明,世界上纸的品种虽然以千万计,但“宣纸”仍然是供毛笔书画用的独特的手功纸,宣纸质地柔韧、洁白平滑、色泽耐久、吸水力强,在国际上“纸寿千年”的声誉。图片
毛笔,是古代中国与西方民族用羽毛书写风采迥异的独具特色的书写、绘画工具。据传毛笔为蒙恬所创,所以至今被誉为毛笔之乡的河北衡水县侯店每逢农历三月初三,如同过年,家家包饺子,饮酒庆贺,纪念蒙恬创毛笔。自元代以来,浙江湖州生产的具有“尖、圆、健”特点的“湖笔”成为全国最著名的毛笔品种。图片
墨,是书写、绘画的色料。唐代制墨名匠奚超、奚廷父子制的好墨,受南唐后主李煜的赏识,全家赐国姓“李氏”。从此“李墨”名满天下。宋时李墨的产地歙县改名徽州,“李墨”改名为“徽墨”。图片
砚,俗称砚台,是中国书写、绘画研磨色料的工具。汉代时砚已流行,宋代则已普遍使用,明、清两代品种繁多,出现了被人们称为“四大名砚”的洮砚、端砚、歙砚和澄泥砚。古代中国文人对砚十分重视,不仅终日相随,而且死后还用之殉葬。图片
No.12 青花瓷青花瓷,又称白地青花瓷、青花,是源于中国、遍行世界的一种白地蓝花的高温釉下彩瓷器,是中国陶瓷烧制工艺的珍品,中国瓷器的主流品种之一。图片
青花瓷生产于唐代,兴盛于元代景德镇,清康熙时期发展到了顶峰。它以含氧化钴的钴矿为原料,在陶瓷坯体上描绘纹饰,再罩上一层透明釉,经高温还原焰一次烧成,具有着色力强、发色鲜艳、烧成率高、呈色稳定的特点。图片
中国是瓷器的故乡,瓷器是中国古代文明的象征,也是中华民族的文化瑰宝,是中华民族的伟大创造和发明,中国的瓷器制造技术传到世界各国,是中华民族对世界文明作出的伟大贡献,中国也博得了“世界瓷国”的光荣称号。图片
NO.13 围棋围棋,是一种古老的策略型两人棋类智力游戏,起源于中国,传为帝尧所作,春秋战国时期即有记载。隋唐时经朝鲜传入日本,流传到欧美各国。图片
围棋蕴含着中华文化的丰富内涵,它是中国文化与文明的体现。属“中国古代四大艺术”(琴棋书画)的“四艺”之一,丿中国古时称“弈”,西方欧美名国名称“Go”。图片
南北朝时候,棋盘定型为现在的纵横19道线361个交叉点棋盘,棋子走在交叉点上,双方交替行棋,落子后不能移动,以围地多者为胜,且出现了评定棋手水平的围棋九品制。图片
围棋以黑白二色圆形棋子进行对弈,将科学、艺术和竞技三者融为一体,几千年来长盛不衰,并逐渐地发展成了一种国际性的文化竞技活动,流行于东亚国家(中、日、韩、朝)。图片
No.14 中国结中国结是中国特有的手工编织工艺品,它原本是旧石器时代的缝衣打结,后推展至汉朝的仪礼记事,再演变成今日的装饰手艺。图片
中国结有花、鸟、龙、鱼、鞋等许多不同形状,还有双钱结、纽扣结、琵琶结、十字结、吉祥结等多种结式,它代表着团结幸福平安,又与现代生活相结合,发展成为挂饰和服饰两大系列产品。图片
中国结,它身上所显示的精致与智慧正是中华古老文明中的一个侧面;是人类世代繁衍的隐喻;也是数学奥秘的游戏呈现。图片
它有着复杂曼妙的曲线,却可以还原成最单纯的二维线条。它有着飘逸雅致的韵味,出自于太初年代人类生活的基本工具。图片
No.15 皮影戏皮影戏(影子戏,灯影戏)是一种以兽皮或纸板做成的人物剪影,在灯光照射下用隔亮布进行表演的民间戏剧。它是中国民间古老的传统艺术,老北京人都叫它“驴皮影”。图片
皮影戏表演时,艺人们在白色幕布后面,一边操纵影人,一边用当地流行的曲调讲述故事,同时配以打击乐器和弦乐,有浓厚的乡土气息。图片
皮影戏的流行范围极为广泛,并因各地所演的声腔不同而形成多种多样的皮影戏。中国皮影戏于2011年入选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图片
皮影戏的代表作品:《白蛇传》、《拾玉镯》、《西厢记》等。始于西汉,兴于唐朝,盛于清代。图片
No.16 唐诗宋词唐诗宋词是中国文学史上的两颗明珠,唐代被称为诗的时代,宋代被称为词的时代。在中华文明灿烂的长卷中,唐诗宋词是其中最为绚丽的华章。图片
词源于民间,始于唐,兴于五代,盛于两宋。宋代物质生活丰富,人们对文化生活的追求也更加强烈。图片
唐代的诗人多是供皇室及其统治者御用的工具和玩物。宋代的词人已由被别人欣赏而一跃登上了政治舞台,成为宋代政治舞台上的主角。图片
宋代,皇帝个个爱词,大臣个个是词人,政治家范仲淹、王安石、司马光、苏轼等都是著名词人,女词人李清照也成为一代词宗,名垂千古。全社会的认同和推崇,使宋词得以佳篇迭出,影响久远。图片
No.17 刺绣刺绣 ,古代称之为针绣,是在织物上绣制的各种装饰图案的总称。即用绣针引彩线,将设计的花纹在 纺织品上刺绣运针,以绣迹构成花纹 图案的一种工艺。古代称“ 黹”、“ 针黹”。图片
因刺绣多为妇女所作,故属于" 女红"的一个重要部分。刺绣是 中国古老的手工 技艺之一,中国的手工刺绣工艺,已经有2000多年历史了,在秦汉时期便已达到很高水平,是历史上“丝绸之路”运输的重要商品之一。图片
据《尚书》载,远在4000多年前的章服制度,就规定“衣画而裳绣”。至周代,有“绣缋共职”的记载。 湖北和湖南出土的战国、 两汉的绣品,水平都很高。唐宋刺绣施针匀细,设色丰富,盛行用刺绣作书画,饰件等。图片
明清时封建王朝的宫廷绣工规模很大,民间刺绣也得到进一步发展,先后产了 苏绣、粤绣、 湘绣、 蜀绣,号称“ 四大名绣”。此外还有顾绣,京绣、瓯绣、鲁绣、 闽绣、汴绣、汉绣、麻绣和苗绣等。图片
No.18 中国画中国画一般指国画(别称中国画),是中国的传统绘画形式,主要指的是画在绢、宣纸、帛上并加以装裱的卷轴画。代表画家有:吴道子、马远、唐寅、张宏、陈淳等。图片
中国画起源古代,象形字,奠基础;文与画在当初,无歧异,本是一个意思。中国夙有书画同源之说,有人认为伏羲画卦、仓颉造字,是为书画之先河。文字与画图初无歧异之分。图片
国画一词则起源于汉代,有人物、山水、花鸟等题材,写实和写意等技法,在内容和艺术创作上,体现了古人对自然、社会及与之相关联的政治、哲学等方面的认知。图片
NO.19 剪纸剪纸是一种用剪刀或刻刀在纸上剪刻花纹,用于装点生活或配合其他民俗活动的民间艺术,在我国流传已有一千五百多年的历史。剪纸所传承的视觉形象和造型格式,蕴涵了丰富的文化历史信息,表达了广大民众的社会认知、道德观念等。图片
纸的发明是在公元前的西汉时代(公元前6世纪),在此之前是不可能有剪纸艺术的出现的,但当时人们运用薄片材料,通过镂空雕刻的技法制成工艺品,却早在未出现纸时就已流行,即以雕、镂、剔、刻、剪的技法在金箔、皮革、绢帛,甚至在树叶上剪刻纹样。图片
南北朝时期《木兰辞》中就有“对镜贴花黄”的诗句。而中国最早的剪纸作品发现,是新疆吐鲁番火焰山附近出土的北朝时期(公元386一581年)五幅团花剪纸。这几幅剪纸,采用重复折叠的方式和形象互不遮挡的处理手法。图片
唐代剪纸已处于大发展时期,杜甫《彭衙行》诗中有“暖汤濯我足,翦纸招我魂”的句子,以剪纸招魂的风俗当时就已流传民间。剪纸艺术作为我国的艺术瑰宝,先后入选中国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和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图片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